首页 >论文摘要 > 教育教学论文 >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

摘要:

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德育现状

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

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大学》中有句话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春秋时孔子就提倡“周礼”,倡导“仁”,中国的这种“仁”和“让”就是中国特有的气质。六尺巷的故事等等,长时流传。“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讲究的是“退”、“让”二字,它告诫人们处世时要“宽”,要与人为善。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立人、立业、立国的基石。

二、拓宽学生的胸襟眼界

当今学生“对事不关心”,缺乏放眼天下,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对学生进行“眼界”教育同样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生动例子。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例,谭嗣同先烈为变法以死抗争;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一生持之以恒;李大钊先驱“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历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唤回中国读书人的胸襟和眼界。

三、丰富学生的气质内涵

受时代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学生的知识容量严重不足,言行举止很不得体。没有足够的知识充实自我,学生普遍缺乏内涵,看上去很肤浅。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浮躁的情绪和华而不实的外观。具体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心灵不纯洁,很多学生目无师长,也不关心他人和社会;在言谈举止上很轻浮,坐立没有最基本的规范姿势,缺乏传统文人追求的那种儒雅气质。儒家的理想人物以孔子、董仲舒、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文天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他们充满智慧,博学多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满身洋溢着儒雅风范,是教育学生的榜样。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典小说等文字意境;中国书法作品、文人画的志趣意境;古代玉器、瓷器的审美情趣,也是对学生进行气质教育的素材。我们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儒雅体态,文明的语言谈吐,雍容大度,落落大方。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

当代学生缺乏毅力,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做事往往草率了事或半途而废。司马迁对远古传闻逐一做了实地采访考证,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祖冲之经过繁琐枯燥的计算,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终于精确计算出圆周率;李时珍历时27年,走遍大江南北不惧路途险恶,长途奔波,不畏艰险攀登绝壁,不畏严寒酷暑,不顾自己身体安危,亲自观察、辨别和尝食药材,著成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曹雪芹呕心沥血著《红楼梦》不下1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资本论》前后历时40年;贝尔发明电话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是从零开始从想象开始的……这些事例都说明成大事贵在坚持,我们历史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锻炼他们的毅力意志,为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关系着国家的振兴;关系着民族的兴旺。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肩负起一个历史教师的育人职责,培育好一点新人。

【篇2】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

1、语言要简洁明快,增强有效性

简洁的教学语言才是最优美的语言。

因为语言的简洁才会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不拖沓冗长,不令人乏味,才会使学生从繁冗的教学内容下解脱出来,有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吸收,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与空间。

文学家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所以,在一节历史课上,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授课,则会使课堂节奏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如在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六项内容,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联姻;(5)用汉制;(6)用汉礼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得准、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养成了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简洁的语言不仅优美明快,而且提高了效率。

同样的事情,如果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既能赢得时间,也能节约能源,还会最大限度地赢得机会。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语言要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思想因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而活跃起来。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如果教学语言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所取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在讲解齐国文化时,就可以插话说,如今大家为“中国足球,何时出头”而焦虑,可是在历史上,中国早就因为足球而名震天下了,齐鲁大地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人已在玩“蹴鞠”了。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为拓展的知识感到惊喜,还会促使他们深思。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但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象清澈的溪流,浪花翻滚,生动欢快,时时刻刻能碰撞激发出知识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照亮,把课堂的气氛点燃。

而刻板、呆板的说教,像一潭死水的课堂语言,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生动的历史课堂语言,不在于追求语言的.形式上,而是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这既需要教师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充分的备课,多方面涉猎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于历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语言要诙谐幽默。

富于感染力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沉闷、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秦汉文化中的“司马迁与《史记》”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按照惯例,当朝人一般不记录当朝史,而司马迁却敢于秉笔直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你们说司马迁“猛不猛啊,直接敢说当朝老大的对错”,学生哈哈大笑之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一重点知识。

借助于幽默的语言,会使历史教学变得轻松、快乐,又趣味无穷。

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已不仅停留在对内容记忆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内容深度的认识上,恰当、幽默的语言会具有日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需要增强幽默语言的运用,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4、语言要富于启发。

诱导思维拓展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拓宽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认知能力。

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曹操的军队分别是作战的一方,为什么相距仅八年,会一胜一负截然相反呢?再如,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设置这样的疑问:“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及时释疑解难,拓展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师,要生动鲜活地再现当年的历史,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至关重要。

因此,一个优秀的、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自我训练,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才能做一个课堂生动、学生喜欢、教学相长的好教师。

历史课教学实效及其语言艺术性探索【2】

一、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

通过历史课本中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对美好事物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历史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践至关重要。

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科学构建以提高历史实践思维分析能力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历史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以全班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历史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在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发展观与实践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差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

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为每个学生都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环境,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潜能,最终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以历史教学语言重塑历史人物的美学形象

历史教学语言是历史教师用以同学生沟通思想的媒介。

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和精确化,要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遣词造句的语法规则,还要懂得一些修辞的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明确、流畅和生动的要求。

历史教学中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是以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充实美感的空间。

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

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富有思想性、情感性。

发展了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接受了一次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有效拓展历史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

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思想才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和正确判断,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生活实践中历史问题的最佳方法。

历史发展观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灵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问题的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发展理论思想,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历史科学发展思考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文化素养。

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历史思想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锻炼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渐渐成熟的标志,是教师充分挖掘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中提炼的精华。

历史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过程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尽可能设计有利于促进正确历史思想方法形成的教学演示过程,结合教学内容用历史思想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强化历史能力训练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体操锻炼,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切合于生活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

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的这一优势,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始终把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把历史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过程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时转变教育思想,以全新的人才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配合国家人才战略。

课堂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结合我校的艺术特色,采用讲故事、同时极力拓宽本节课涉及的多方面知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历史观察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巧妙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历史知识智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素质教育的实现来源于实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被历史实践证明成功的科学行为方式,并把这些实践经验转化为历史判断力。

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现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规律的习惯,增强应用历史知识的意识,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一项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选编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的问题,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生进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化训练,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历史发展规律,在科技进步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发现有历史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夯实历史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篇3】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

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对教材的初步了解,通过收集资料进而把握所学内容的要点并对教学提纲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先前准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课标展示,向学生展现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所学内容提出能够反应所讲内容主题的高质量问题。此外,教师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角度进行所讲内容的备课,争取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材、走入教材。总之,通过课前学习,学生能够做到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中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课前预习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听课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课中进行师生互动

一是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把在课前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展现出来,通过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讨论对其问题进行研究。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局限于所讲的题目,而是要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

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为代表,从而使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想营造出融洽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举手发言。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等内容时,课标的要求就是要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此时教师应把学生适当地分为三个小组,从而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归纳孔子、孟子及荀子的中心思想及其影响。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和连接性,教师在探讨完这个问题后,应紧接着去讲述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问题,此时也应划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概括法家、道家、墨家的中心思想,并最终在班级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课中学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课堂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主动与他人交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三、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

课后这一环节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在课下能够及时地复习。课后总结是课堂知识的再现,更是课堂内容精华的集中,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在如今的新教材版本中,都有课堂延伸和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能够应用知识,教师应该及时地布置该项作业,让学生再次相互讨论、质疑并探究,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四、结语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它们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但对升学而言,考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测,历史的考试需要记忆的课堂内容很多,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是暂时的掌握知识,且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走进历史任务,从而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学生在课上、课中及课下互动式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长久地记忆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篇4】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

一是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可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微课资源的历史背景与要解决的历史教学问题。

它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等。

二是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微课资源的核心。

根据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学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导入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阐述与解释,引入核心概念或新知识点,围绕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或操作示范。

第三,归纳提升,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是练习与测试。

练习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微课资源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围绕微课资源知识点设置相关检测题,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呈现。

四是相关学习资源。

围绕微课知识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等。

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相比,使用微课资源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致、化繁为简、简便实用、易于学会、随时随地、形式多样等优点,它带来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把“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翻转为“先学后教”,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当然,微课资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历史微课资源的局限性

一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知识的讲解,不太适合历史学科的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等。

学生能“理解什么”不等于他们“能够做什么”,更不等于他们“能够做好什么”,所以,微视频在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不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生成与创新。

二是微课资源难以呈现或取代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等,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

三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历史学科低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高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

学生使用微课资源,能够知道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他们能开展学习,学会应用,这仅仅涉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知道、理解和运用,并没有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

过分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四是微课资源准备对历史教师要求较高。

微视频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方案、预录和评审等步骤,期间真正用于拍摄的时间并不长,而前期准备非常耗时,要求非常高。

五是微课资源应用对学生要求高。

学生务必事先自觉观看和理解微视频,否则将会影响后续的课堂练习和应用。

如果学生一天需要观看几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六是学生长期与电子屏为伴,用眼过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不可否认,微课资源的确能翻转教与学的顺序。

但是历史教师不能机械地盲目追赶所谓的微课教**流。

微课资源绝不只是一课教学的简单微缩化,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最适合采用微课资源,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理性思考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三、历史微课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更适合于一些难于理解、需要梳理、有待点拨的历史教学内容,诸如史学理论、历史概念、专题复习、解题指导等内容,更能体现微课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魅力。

二是历史微课资源目前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类型比较单一,应该进一步制作成问答类、讨论类、探究类、实验类等多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是历史微课资源制作应该从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转变为低阶层次思维和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并重。

四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当然,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对上述问题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才能客观评价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相关文章: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

关于2023年教育教学论文【五篇】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实用【四篇】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汇编4篇

浅谈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合集四篇)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总结【3篇】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四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