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园地 > 重阳节的习俗 >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时间: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的习俗1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重阳节的来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习俗2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重阳节的习俗3

  古代重阳节插茱萸之俗风行。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等功用。古人把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称“辟邪翁”。每逢重阳节人人都要佩带。这种习俗在汉代就已出现。《荆楚岁时记》中已有记载。到唐代流行甚广,被大量写进诗文中。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万楚的《茱萸女》也写道:“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妹。插枝着高髻,结子置长裙。”宋代,插茱萸之俗不如以前盛行。宋代以后,重阳插茱萸的习俗开始衰微,而直接作药用,在明清时,又用袋装茱萸以避毒害。如今,插茱萸的习俗已不传行。

重阳节的习俗4

  重阳节习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的习俗5

  重阳节习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的习俗6

  重阳节的来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重阳节的习俗三篇

重阳节的习俗与传说精选2篇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3篇】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习俗作文700字(锦集4篇)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重阳节的习俗三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选图文

  •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重阳节的习俗三篇
    重阳节的习俗三篇

    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ísú,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字形作习,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礼记·乐记》等均有相关记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重阳节的习俗与传说精选2篇
    重阳节的习俗与传说精选2篇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戒节、女儿节、七巧节、七娘节、七夕节、牛犊坡节、七夕节等,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与传说精选2篇,欢迎品鉴!

  •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3篇】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3篇】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