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关于劳动教育论文【四篇】

关于劳动教育论文【四篇】

时间: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论文【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劳动教育论文1

摘要:在一次大扫除中,有学生逃跑了。我没有严厉处罚他,而是让他去看劳动,体验同学劳动的辛苦,从而为自己逃避劳动的行为感到内疚,学会感激他人的劳动。通过做一天父母的活动,亲历父母每天的辛勤劳动,体验父母的艰辛,从而感激父母,学会感恩。有了劳动体验的肥沃土壤,才能长出“知恩”的好苗,结出“报恩”的甜美果实啊!以劳动为切入口,让学生进行易位体验,巧妙进行感恩教育,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关键词:劳动;体验;感恩;尝试;反思

起因:大扫除有人逃跑了

那天是星期一,按学校惯例下午要进行大扫除。我交待学生要认真打扫后就回办公室备课了,准备结束前再回来检查。我带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训练有素,做值日井井有条。值日安排表上一目了然:谁哪天值日?谁扫地?谁摆桌椅?谁拖地?谁擦黑板?哪个角落谁负责?安排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任务,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还每天安排一个班干部做“检查长”,负责检查把关。放手让学生去做管理,老师负责最后验收。

大扫除还没进行到一半,“检查长”楊华燕就气急败坏地跑进办公室:“老师,王浩逃跑了,第二组没人扫地!”哦,竟然有人逃避劳动?“你说怎么办呢?”我问杨华燕。“要狠狠地惩罚他!这个学期他已经逃跑两次了!”杨华燕气愤地说。处罚就有用吗?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学生,他也不爱劳动,每次值日都找借口溜掉。我罚他打扫一个星期,为防再次逃跑还每天亲自监督他劳动,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又故伎重演了,真是又累又没效果。后来我干脆打电话给他爸爸,让他把孩子押送到学校打扫。后来他再也没有偷懒,但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二天他身上的累累伤痕和受伤的眼神。

经过:奖你“看”劳动

不搞清楚为什么要劳动,光惩罚是没用的。第二天,我找王浩来问话:“为什么不做值日就走了?”“我和一班的李杰约好打乒乓球,去迟了就没有位置了。”王浩低声地说,“老师你今天罚我吧!”看他一副赴汤蹈火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突然灵机一动:“我不罚你,就奖励你‘看’一天劳动吧,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了的东西,详细写在日记里。”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王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星期一我没有值日,因为李杰说要打乒乓球,叫我早点去霸位置。而且大扫除有28个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没想到还是被逮到了,都怪杨华燕多事!老师没有罚我,我觉得很意外。劳动有什么好看的呢?真奇怪!我到了教室,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谢婉君在擦桌子,很仔细地把桌面的污迹擦干净,56张桌子她擦了好久;李婉婷在扫地,把抽屉里的纸屑、地上的垃圾都清理干净;刘北诚在擦窗户玻璃,他先用湿抹布,再用干报纸擦,他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我冲过去帮忙,一起擦。有了我的加入,窗子很快就擦干净了,刘北诚说合作愉快,我听了很高兴。林涛在拖地板,看到地上有一块白色的东西,就蹲在地上用手抠。看到这儿,我的脸红了,那是我上课时掉的涂改贴,本来我想捡起来的,可它贴在地上紧紧的,我就懒得管了。我突然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每天享受着的窗明几净、干净整洁,都是同学用劳动换来的,而我自己却没有付出。林涛告诉我,那天他和杨华燕帮我做值日,一直弄到五点多,回家晚了还被妈妈骂了。听到这儿,我内疚极了,心里十分感激他们。以后自己的劳动自己做,我决心再也不逃避值日了!”  

高潮:再烧一把火!

看到王浩的日记,我心里十分欣慰。惩罚固然能起到威吓作用,但通过劳动去体验他人的辛苦,感激他人的付出,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劳动,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润物细无声”。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感恩教育资源啊!“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点拨。抓住一闪即逝的契机育人,正是教育机智的最佳体现。我何不乘着东风,再烧一把火呢?

在当天的班会课上,我放弃了原先预定的主题,而把主题定为“我劳动,我感恩!”首先我们讨论“为什么要做值日?”有的学生说:“不做值日,我们教室就会很脏,谁也不想在垃圾堆里上课。”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小要学会劳动。”有的学生说:“要想教室干净,每个人都要付出劳动。”接着我请同学们畅谈“劳动的感受”。杨华燕说:“我要做完自己的值日任务,还要检查同学们的劳动,总是最晚才回家的,我觉得很累。但每次看到我班卫生获得表扬,我就觉得很高兴,为了班级的荣誉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子阳说:“我负责的是扫地,每次听到同学们表扬我扫得最干净,我就很开心,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建波说:“上周我偷懒没扫干净第二组,结果检查时我们班被扣分了,我觉得很内疚!”然后我抛出第三个问题——“劳动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一出,同学们就热烈讨论起来。有人说“打扫教室是每个同学的义务”,有人说“自己的任务自己干”,婉均说得最好:“你们还记得课文《高尔基在给他儿子的信》吗?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就是说付出比索取更愉快。值日劳动就是为班级为同学付出,我们不能只是享受别人打扫的成果,自己也应该付出劳动!”听到这儿,王浩红着脸站了起来,对大家说:“我上次大扫除逃跑了,对不起大家!”我趁机拿出了王浩的日记,通过实物投影让大家阅读,当大家读到“听到这儿,我内疚极了,心里十分感激他们。以后自己的劳动自己做,我决心再也不逃避值日了!”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趁热打铁:“王浩同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感激他人的劳动,这就是感恩。”最后活动进入高潮——“从感激他人的劳动做起,学会感恩”。我先发言:“每天来教室上课,看到干净的黑板和一尘不染的讲台,我都很高兴,感谢擦黑板讲台的同学,是你们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接着孩子们踊跃发言:“感谢谢婉君,她把我们的桌子擦得那么干净!”“我们第一组的桌椅很整齐,经常受到表扬,这要感谢‘卫生小天使’刘彦兰每节课后摆桌椅!”“我们组的地板最干净,这是组长的功劳,他每次拖地都用很大的力气,把地板拖得光可鉴人!”……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擦柳柳成荫”,没想到一次大扫除竟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感恩教育契机。

收获:一点启发,一次尝试

以劳动为切入口,让学生体验他人劳动的辛苦,从而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感恩,这是本次“大扫除逃跑事件”给我的启示。这次活动的成功,让我展开了大胆的设想——何不让孩子通过劳动体验父母的艰辛,从而感恩父母呢?

说干就干!我顺势策划了“周末做一天妈妈(爸爸)”的活动,跟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全力配合,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孩子们在这一天内承担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家务劳动,要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周一到了,在班会课上我直奔主题:“同学们,周末你做了一天爸爸,或做了一天妈妈,能说说你的经历吗?”学生经历了特殊的一天,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话,早就想和大家交流了。听老师一问,话匣子马上就打开了。我随即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要求把一天中最难忘、最深刻的细节说出来。以下是学生代表的发言:

王媛媛:我当了一天妈妈,家务活很累就不说了,最让我难忘的是辅导弟弟写作业。弟弟很懒,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才做。星期六一大早,我就把弟弟从被窝里拉了出来,逼着他写作业。可是弟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我一转身他就拿起玩具来玩,真是气死我了!我忍不住打了弟弟,他才一边哭一边写作业,可是书写很潦草,还错了几道题,最后他还在爸爸妈妈面前骂我是“巫婆”呢。想到妈妈每天不仅要对付古灵精怪的弟弟,还要辅导懒惰的我写作业,真不容易啊!

婉婷:我妈妈是在华丽市场买菜的,我帮妈妈干了一天的活。半夜就要起来到批发市场拿菜,回来还要择菜,去掉老叶,给青菜泡水清洗。当我拿着一把收拾好的菜心浸入清水的时候,冷得手都在发抖,感觉那种冷是刺骨的。中午饭也是在市场吃的,爸爸送饭的时候叫我累的话就算了,但我想坚持就没答应。一直站到晚上七八点才卖完了所有的菜,回到家我连澡都没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原来妈妈买菜挣钱是那么辛苦啊!

荟浩:我做了一天爸爸。我爸爸在妇幼保健院旁边开了一家水果店,生意很好。我一大早就跟爸爸到上冲水果批发市场去批发水果,拉了满满一车回来。打开箱子清理,发现不少水果压烂了,只能丢掉,真可惜!除去这些烂果,我们必须每斤卖高点的价钱才能有钱赚。而且水果在新鲜的时候才能卖好价钱,不新鲜的话就要贬值了。我很怕没人来买,怕水果烂掉。每当生意红火的时候我就很开心,没人时就很烦恼。生意真难做啊!我以前以为做生意很简单的,就是用低的价钱拿货,再以高一点的价钱卖出去就行了。现在我才知道爸爸每天都很辛苦,为了我们的生活,他吃了很多苦。

交流还在继续,同学们说着、感动着。有了做一天爸爸或妈妈的经历,孩子们对父母更了解了,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进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通过劳动,我们体验了父母的艰辛,知道了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们心中盈满了对父母的感激,那么如何表达这种感激之情?如何回报父母呢?于是,新的一轮活动“用劳动报答父母恩情”又开始了!

活动反思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恩、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这样说。感恩教育的题材很多,可以听孝敬父母的故事,可以读《弟子规》《三字经》等民族文化经典,可以唱感恩的歌曲。心理学告诉我们,促进事物发生改变的有内因和外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听别人的感恩故事只是影响学生的外因,而自身的体验才是决定学生能否感恩的内因。而参与劳动是体验他人和父母艰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体验”是现代学生学习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是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走进新课程》第133页)

教育的契机瞬息即逝,作为教育者要懂得及時把握。通过参与班级值日劳动,体验同学打扫的辛苦,知道卫生来源于同学们的劳动付出,从而学会感激他人,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通过做一天父母的活动,亲历父母每天的辛勤劳动,体验父母的艰辛,才会体谅父母,从内心感激父母为自己为家庭做的一切。有了劳动体验的肥沃土壤,才能长出“知恩”的好苗,结出“报恩”的甜美果实啊!

以劳动为切入口,让学生进行易位体验,在劳动中学会感恩。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p357。

[2]《突发事件与感恩教育》,邹冬梅,《香洲教研》2009德育增刊。

[3]《走进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劳动教育论文2

摘要: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引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教育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等设计科学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教育成果,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德育素养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简述劳动概念及分类

词典对“劳动”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本文所分析和讨论的话题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劳动实践教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付出汗水,有老茧以及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的能力。不得不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笔者在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的理念,对劳动教育进行创新,以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成果[1]。

关于“劳动教育”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一是从实施主体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二是从基本内容角度分类,可以分为生活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技术劳动。三是从传统劳动角度分类,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从当前的培养目标以及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来看,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学校虽然会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但实际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没有明显的优秀劳动者特征。笔者认为,优秀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即劳动光荣与劳动致富的理念;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主动劳动;劳动品质坚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科技兴国”“独立见解”的思想观念;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体力劳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较低,虽然有的人认为这个社会上并不存在最低贱的职业,但是在班级干部中愿意做“劳动委员”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并且很少有学生愿意做一名农民或者技术工人,学生普遍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脑力劳动者。由此可见,虽然体力劳动也很光荣,但这一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在目前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在校值日和做家务的主动性。第二,学生的劳动素养不均衡。虽然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年龄方面表现出的不均衡,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比较贪图享受,与年龄小的学生呈现出鲜明的反差[2]。第三,劳动教育忽视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能够从体力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技巧和技能,还能获得道德方面的教育,丰富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支持,那么学生很难深入学习,难以对这个世界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小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有的学生能够意识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是一种劳动形式,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愿意做一名农民和技术工人的学生还是极少数,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愿意做一名农民和技术工人的会越来越少。这一点与社会对劳动的价值认可程度有关,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体力劳动价值教育所导致的。

三、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

(一)对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行培养

小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幼儿阶段家长每天做饭、洗衣服等劳动行为,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希望参与其中,并为能够与家长一起劳动而感到愉快。当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劳动就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項目之一,他们需要每天打扫教室卫生,布置教室,整理书本等,在这些劳动活动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热爱生活的思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此外,在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课中,教师渗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以及关心集体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劳动去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建设未来。因此,在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二)发挥榜样在劳动中的作用

一方面,利用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师需要树立一个典型,宣传典型人物的事迹,予以表彰、鼓励,利用榜样促进学生积极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保证劳动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学生的榜样。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悄无声息的,其力量却比有声的说教更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去影响学生,以便“近朱者赤”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整理好自己使用的材料,看到教室地面或者学校操场上的垃圾时,及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等,这些行为都是劳动教育中的一件件小事,但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的劳动理念产生直接影响[3]。由此可见,在发挥榜样作用时,教师要重点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处理好劳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忽视劳动锻炼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处理好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尤其需要处理好劳动实践与文化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劳动会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考上重点初中等,因此,他们不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而是对与劳动有关的内容选择一手包办,导致学生形成依赖等心理,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并且导致学生失去在劳动中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机会。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要注意科学处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手脑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劳动教育与科技活动进行融合

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将其与科技活动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識和能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点,将科技进步与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有效结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具体包括:第一,转变劳动教育理念,相信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造意识。第二,教师组织创造性教育活动时,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包办,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4]。第三,将劳动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教育需要与各个学科结合,通过科技含量较高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尝试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意识。

(五)通过日常生活加强劳动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洗碗、摆碗筷、扫地、整理衣服等劳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养成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良好劳动习惯。各部门需要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从课堂教育转变到社会教育,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科学地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在现实中,将理论知识具体化,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为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六)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学校和教师虽然支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是担心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担心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很多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劳动动机不足;接收单位因为担心影响自身的生产效益,导致学校在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没有合适的基地[5]。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逐渐实现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系列化、制度化,为教育部门成立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支持,相关单位和部门也应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支持,将其作为应尽的义务,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便利,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并且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其能力和素质的一项依据。因此,在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将其与德育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利用德育途径和方法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结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发挥榜样作用、处理好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活动融合等措施,落实劳动教育,并保证劳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金娥兰.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路径新探——家务劳动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8):36-39.

[2]王蕊.试析劳动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20(16):54-56.

[3]周柳贞,应黎莉.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生涯发展的思考[J].上海教育,2020(10):76-77.

[4]张春英.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51-252.

[5]张菁.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策略——以班级卫生自主管理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8(16):84-85,91.

课题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X〔2020〕GHB278)研究成果。

劳动教育论文3

摘要: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可行性,但存在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课程内容形式化、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等困境。本文提出遵循劳动教育等相关政策,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渗透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课程,以劳动素养指导课程设计等思路。本文以建宁县为例,实践探索渗透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生存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渗透劳动“五育”功能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困境;实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1]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要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2]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3]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从个人发展看是增长见识、培养个人能力的良好方式,从区域发展看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4]在研学旅行中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劳动课程项目,让学生投身到不同类型的劳动中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实现“研”与“学”相辅。[5]在分析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可行性、开发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的思路,并以建宁县为例开展实践探索。

一、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1.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互促进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有助于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拓展研学旅行市场份额、提高研学旅行认可度。随着劳动教育被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列为必修课,其为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研学旅行因成为劳动教育的良好实践载体而备受欢迎。“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能实现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双必修,一举两得,有望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既能实现精神深处的强烈共鸣,又能实现产业深处的无缝对接。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需要校外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能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6]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能提供丰富的适合渗透劳动教育的研学资源,这些资源适合开发生活技能训练、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军事训练、科学探究、技术与设计、革命传统教育等类型的研学课程。

3.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提供广阔的劳动教育场景

劳动教育基本理念是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7]研学旅行能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不同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劳动。劳动课程实施需要“真实”的场域和“身体”参与实践。[8]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术性的学习太抽象了,需要看见、触摸和闻到所读和所写的内容。[9]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场景。

二、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困境

1.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认为脑力劳动等于劳动教育。比如,通过听讲座、参观博物馆、接触职业岗位即可完成劳动教育任务。[10]其没有理解《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二是认为劳动技术课等于劳动教育课。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劳动技术培训就能完成劳动教育任务,忽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三是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于劳动教育课。混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概念,没有理清二者既有共同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四是认为研学旅行等于劳动教育。不了解研学旅行是载体,劳动教育是内容。

2.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

某地依托杨氏廉孝文化开发的《廉洁奉公教育》《弟子规》《少年中国说》等研学旅行课程,通过打《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功夫操锻炼学生体质、凸显体力劳动,通过朗读《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提高学生智慧、凸显脑力劳动,通过学习“杨震拒金”廉孝文化提高学生“勤政清廉”的情绪劳动能力。上述案例中的“情绪劳动”脱离了劳动的本质内涵。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心理过程,背离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要求的“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侧重体力劳动)的基本内涵。[11]

3.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形式化

劳动教育长期存在对劳动课程育人价值认识肤浅化等问题。[12]目前大部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以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等劳动技能体验为主。劳动教育多停留在外在形式上,成果以拍照打卡方式呈现,不注重学生对劳动精神的反思,停留在体力劳动锻炼,忽略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所包括的复合型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存)的锻炼,不注重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兼修,忽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

有些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研学目标过多且难以实现,有些研学目标抽象宏观且难以评价,有些研学目标行为主体不是学生,有些研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割裂。

三、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思路

1.遵循劳动教育、研学旅行

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政策简单把脑力劳动、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等同于劳动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对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文件不了解或理解不准确。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必须深刻领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髓,[13]遵循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把握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不偏离。必须准确把握《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劳动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14]综合运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15]选择合适的研学资源和场景,侧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形式的劳动教育研学内容,侧重研究性、体验性实践教学方法,制定可衡量、可操作、可评价的劳动教育研学目标,实现劳动素养的综合培养目标。

2.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应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

(1)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兼顾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和精神品质。[16]新时代劳动精神彰显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17]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缺少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以致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不能得到有效培养。[18]因此,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可根据研学资源条件充分挖掘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应该既有动手层面的劳动(侧重劳动技术),也有动脑层面的劳动(不仅强调对劳动内容的思考而且侧重对劳动精神的反思)。体力劳动侧重通过消耗体能,运用劳动技术完成技术类工作;脑力劳动侧重通过动脑分析、解决较抽象的问题。技术类工作不仅需要体力劳动还需要脑力劳动,比如手工制作不能只有机械的技能操作没有思维清晰、程序合理的脑力劳动;抽象类工作不仅需要脑力劳动还需要体力劳动,比如程序开发不能只有脑力劳动没有身体机能的消耗。因此,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没有天然的对立和隔离,只是以不同比例的形式融入每一项劳动实践中。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应侧重通过体力劳动培养劳动精神。(2)“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德育侧重解决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体现“善”的要求;智育侧重开发智能,体现“真”的要求;体育促进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体现“健”的要求;美育陶冶情操,塑造心灵,体现“美”的要求。[19]新时代劳动教育要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目标。[20]因此,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可根据研学资源条件综合挖掘“五育”价值。

3.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研学旅行课程

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角度渗透劳动素养能有效超越劳动教育表面形式,把握劳动教育精神内核,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与劳动素养的统一。因劳动教育研学资源不同,研学过程与方法不同,适合挖掘的劳动教育价值不同,应针对不同学段精选研学资源,分类分层设计研学课程,以实现多元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规定对不同学段分类指导设计可得6种类型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1)。[21]4.以劳动素养指导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依托劳动教育研学资源及场景是基础,从研学主题、内容、目标、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设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才是关键。渗透劳动教育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研学目标的制定。建议结合研学资源特点、研学对象学情特点,运用三维目标融合法设计研学目标。没有科学渗透劳动教育内涵的研学旅行课程要么与劳动教育毫无关系,要么只停留在表面上动动手、出出力、流流汗、拍拍照,难以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综合提升。培育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指向。[22]建议参考龚春燕等构建的劳动素养框架(一是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尊重、劳动责任;二是劳动能力: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创造;三是劳动习惯:自觉劳动、安全劳动、诚实劳动;四是劳动精神:劳动奉献、劳动美好、劳动幸福)设计研学目标、感觉内容、研学实施、研学评价等环节。[23]

四、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建宁县为例

根据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思路,渗透劳动教育内涵,遵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不同学段的要求,[24]依托建宁县研学资源,从研学主题、研学对象、研学时长、研学内容、研学目标、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七个方面设计两大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

1.渗透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生存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

融入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的研学旅行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把具体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术蕴含于研学内容、研学目标、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等全过程,避免把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建宁县可以依托上坪古村、桃梨观赏园、绿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反“围剿”纪念园、修竹荷苑、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等研学基地的研学资源和场所开发生活技能训练、手工技艺体验和农业劳动实践等生存体验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2)。学生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活动、手工技艺体验活动和农业劳动实践,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思考各种生活技能和手工技艺蕴藏的科学原理,思考农业劳动常识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在劳动教育中体会劳动创造物质、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快乐的幸福感,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下面以“建莲工艺”为例详细介绍。研学主题:建莲工艺研学对象:四~六年级学生研学时长:180分钟研学内容:①学习建莲手工制作技艺;②观察莲蓬结构;③探索莲花与莲子的关系;④学习莲蓉饼制作技艺。研学目标:①体验建莲手工制作技艺和莲蓉饼制作技艺,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建莲的手工制作,能发挥创意制作莲蓉饼,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创新精神;②观察莲蓬的结构,并探究莲花与莲子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学实施:①体验建莲手工制作技艺;②探究莲子结构;③体验莲蓉饼制作技艺;④各组分享自己成果。(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你在体验活动中学会了哪些劳动技能?你想过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吗?你想过对莲蓉饼造型或配方进行创新吗?你了解农民种莲、采莲的农事活动过程吗?你发现莲子结构有哪些特别之处吗?最后教师总结核心思想:美好生活双手创造,美好事物心灵感悟!)研学评价:研学活动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时间观念、专注学习、纪律意识、自身形象等)和研学成果评价(见表3)。

2.渗透劳动“五育”功能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

选择合适的研学资源,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过程中把“五育”劳动教育功能蕴含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等全过程。建宁县可以依托水尾红军村、铙山纸业集团、桃梨观赏园、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明一国际海峡云上牧歌等研学基地的资源和场所,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4)。军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理解人民群众与红军“军民鱼水情”的事实(以劳增智);②通过编草鞋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以劳创新),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领悟近代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以劳树德);③通过穿草鞋运粮食竞赛,提高学生吃苦耐劳、锻炼身体(以劳强体)、磨炼意志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领悟劳动美(以劳育美)。研学实施:①参观水尾革命旧址并听编草鞋等红军故事;②了解草鞋的组成结构及编制技术;③分组编草鞋竞赛;④分组穿草鞋运军粮竞赛;⑤各组交流分享。(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你对红军故事里“军民鱼水情”如何理解?你在编草鞋活动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在穿草鞋运军粮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当你感到很累时怎么想?怎么做?你有没有坚持到最后?最后教师总结核心思想:赞扬“军民鱼水情”,感恩前辈为我们创造和平幸福的生活,使用鼓励性语言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总结各组学生的表现。)研学评价:包括研学活动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时间观念等)和研学成果评价。

劳动教育论文4

摘要:文章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为切入点,指出了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创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并就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教学评价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坚持在全国中小学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一起制定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必修课,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年轻一代的重要途径。随着全国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在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大量研究实践。在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和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的体系框架正逐渐成熟,而教学评价,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创新变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及内涵

传统的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以增进儿童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教学强调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而新体育课程标准中,从体育课程对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增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帮助儿童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四个方面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提出了更广泛意义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小学体育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多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传统体育课采用运动项目提高儿童体能的基本课程要求基础上,更强调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启蒙儿童的社会协同意识,帮助儿童养成伴随终身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自觉。从新课程目标的解读不难看出,传统的单一强调体育锻炼目的的体育教学体系,从教学的内容、形式到学生评价体系,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学创新和适应新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校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要工作责任。

二、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育以身体运动为主线,在课标改革后,新的教学领域逐渐增强,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认识的局限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现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课程设计依然以传统的运动技能传授为主,较少考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多以体育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主要参考。从新课程目标进行解读,现行教学评价仅仅强调了增进学生体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运动精神、健康意识的培养和评价。

(二)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成性评价,忽略教学效果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学校,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逐渐丰富,教学中增加了体育欣赏、协作项目教学、儿童心理教育等教学内容。但由于大多数中小学校依然把学生体育项目成绩作为学生的终极考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体育项目成绩合格率分布,适应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因此,尽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社会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涌现,但创新形式的体育教学课程缺乏效果评价,拓展形式的教学仅限于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教学活动成果也无法反映在学生评价中。

(三)评价方法单一,以运动项目考核成绩替代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价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形式。规定一些传统项目,如跑步、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跳绳等,让学生参与考试,记录时间、距离、个数等参量,按等级计分,以此作为学生体育评价的最终成绩。这样的传统评价方法形式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运动能力,无法反映学生的心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健康意识以及不同个体的差异化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学评价依然以教师为主体,难以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

三、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新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

(一)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领域及水平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五个方面的教学领域目标,明确了各教学领域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其中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一级水平的目标要求,小学中段三、四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二级水平要求,小学高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相应领域三级水平要求。五个教学领域及其不同等级水平目标如表1所述。

(二)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建设的思考

教学评价用于评定教学效果,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实现需要教学评价系统来保驾护航。新课标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从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健康意识等方面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范围。基于此,建立覆盖课程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在运动项目成绩的基础上,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个体成长、体育知识和鉴赏等领域的水平评价框架模型。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模型主要包括体能评价、技能评价、健康评价、心理评价、社会适应评价五个方面,各评价领域覆盖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思考如表2所示。

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是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体系框架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践设计等教学活动过程,以下就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给出几点建议。

(一)实事求是,依据学校教学实际构建覆盖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师资力量等基础保障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渐进式推进。对于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深入覆盖学科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包含体能、技能、心理、健康、社会性等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保障体育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不断革新。而对一些基础条件差的学校,则需依据学校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渐进式建设措施,从基础评价开始,逐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体育技能考试走向开放、多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体育课程评价要摒弃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成绩考试形式。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更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不应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课程推进过程,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态度、情绪等综合表现以及不同个体为达成活动目标付出努力的程度。教师应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克服困难、克服自我表现意识、主动与同伴协同以取得团队的胜利等。即使活动没有达到最佳预期,也应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验,结果反而不是活动的终极目的。教学评价应克服单纯的技能得分,转向多元评价模式,不用单一的成绩去衡量所有学生,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自身的水平发展和进步。比起单纯量化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更能获得对学生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学生个性化考评档案的建立将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十分有益,教师能针对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因材施教的教学和评价模式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良好的运动和成功体验,健康地成长。

(三)强调评价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为所有学生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的基本职能,体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为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社会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打下基础。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在学生评价体系建设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让学生自主感知运动中个人行为和同伴行为,并对各自的行为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作为教学活动的亲历者,学生更能体验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情绪变化,能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社会效应和心理状态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五、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始终把培养体格强健、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具有群体意识的学生作为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倾向和综合素质培养。多角度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新型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对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迅.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2]方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J].新智慧,2020(17):72.

[3]李清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J].考试周刊,2020(18):123–124.

[4]盛长军.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家长,2020(3):11–12.

[5]申风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9(2):286.

[6]汪瑞卿.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20):95–96.

关于劳动教育论文【四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5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关于劳动教育论文【四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游戏(英文:Game)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