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论文 > 历史论文 > 母亲歌词|母亲的大手散文

母亲歌词|母亲的大手散文

时间:

  “大手抓草,小手抓宝。”可能是应验了这句俗语,长着一双大手的母亲,一辈子手中攥的都是贫困。

  母亲身高一米七四,即使站在如今的女人堆里,也算鹤立鸡群,亭亭玉立。然而命运却跟母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裹脚的女性。命运无情地缠住了母亲的双足,却没能束缚住母亲的双手和生活的斗志。靠着那双大大的手,母亲与命运搏斗,与贫穷抗争,不屈不挠,艰难前行。

  我出生时母亲已近四十岁,因而我无缘目睹母亲年轻时的手,但凭着常理和想象,母亲十七岁嫁给父亲时,应该有一双修长、纤细、柔嫩的手。然而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雨雪霜,当我出生后看到母亲的手时,那已经是一双宽大、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如果不是中指上那枚伤痕累累的铜顶针,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那是一双男性的大手。然而正是在这双宽厚有力的大手中,我们兄弟一个个健康长大,成为对国对家有用之人。

  母亲的这双大手,使她在农村劳动中优势尽显,无论锄地、拔草、收庄稼、拾柴禾,都不输其它农家妇女,甚至收割麦子时还胜过不少男人。割过麦子的人都知道,割麦时要左手握住麦秆,右手用镰刀割;麦秆要一把压一把交叉抓住,才会不散不掉,因而割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手握麦秆的多少,手指越长握得越多,也就越有优势。生产队集体割麦时,所有社员一字排开,每人割四垄(行),从地的一头割到另一头,从而变成一个展示劳动技能和能力的竞技场。在我的记忆里,割麦开始后,母亲挥镰的速度看似不快,但割着割着,身影就会渐渐移向前列,让很多男社员自愧不如,甘拜下风。而且,母亲割得还特别干净,身后失落在地的麦秆、麦穗很少,常常受到队长表扬。幼时的我只知道为母亲自豪、喝彩,并不理解母亲的艰辛,长大一些才慢慢明白,母亲那双大手为她争光的同时,作为小脚女人,身体却在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当回想起农田里那串又小又深的三角形脚印,我便如枝枝利箭穿刺在心。

  母亲的大手强劲有力,但这并没有妨碍灵巧,相反,母亲的手巧在左邻右舍中是出了名的。我们兄弟打小全身上下所有穿戴,都出自母亲那双大手,衣服、布鞋、帽子等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我家炕头上经常挤满飞针走线的大婶、嫂子们,其中很多都是来向母亲学习针线活的。在我的印象中,不管自家或别人家的孩子做衣做鞋,母亲只要伸出大手在孩子身上、脚上比划几下,做出的衣鞋肯定合身合脚,好像比尺子量得还准。我家炕席下面压着许多鞋样,母亲经常拿出来,比着为邻居家孩子画、剪鞋面布料,经常是帮完这家帮那家,一忙就是半晌。那时,纳鞋底子是针线活中必不可少的硬功夫,费力费时,让很多小媳妇、大闺女都怵头。但在母亲的大手面前,不管多大的鞋底,都被轻而易举地握在其中,纳起来轻松熟练,似乎不费多少力气,又快又好。

  母亲那双大手之巧,还体现在灶台前。在那贫困的年代,家里的粮食总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此母亲有时不得不面对无米之炊的窘境。靠着那双大手,母亲上树采树叶,下地挖野菜,自留地里精耕细作,小菜园里寸土不荒,院子里面见缝插针,千方百计,精打细算,硬是帮助家里渡过了一个个艰难的岁月。在想方设法填饱肚子的同时,母亲还变着花样改善家中生活,她做的小豆腐、巴拉子、滚包子、咸汤、咸水泡煎饼、韭菜煎饼等,用的都是粗粮常菜甚至野菜,尽管登不上雅堂席面,却是家中饭桌上的珍馐,让我百吃不厌,终生难忘。即使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母亲也不马虎,做得特别地道,如各家各户吃的玉米面窝窝头,母亲做的个大壁薄,松软美观,蒸时省柴,吃时省力,常被邻居大妈、大婶们所称道。

  母亲的大手,给我最难忘的是安全感。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一生病时,母亲便会把我背在身上,一边走,一边哼歌谣。她那大大的双手扣在一起,长长的胳膊搂住我的双腿,使我如同坐在摇篮里,舒适而心安,疾病带来的不适感仿佛立刻减轻许多。那时的母亲已经四十多岁,头发花白,一双大手却依然有力。我二岁多时的一天,母亲下地干活时把我留在家里,怕我跟着天热中暑。我在家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便到村外寻找母亲。当时母亲在村西干活,我却到村东去找,结果越走离村庄越远,眼看天快黑了,急得哇哇大哭。幸好村里有个认识我的邻居走亲戚回村时看到,才把我抱了回来。在被母亲双手接回的那一瞬间,二岁多的我紧紧抱住母亲,感到只有母亲的大手才是我的依靠,那种感觉终生伴随着我。

  母亲的大手,使她在我们兄弟心目中不怒自威。记得有一次,二哥因为调皮,跟着其它孩子学坏,将邻居家的几棵向日葵芯芽抠掉,使向日葵长大后再也无法开花结籽。面对前来告状的邻居,母亲二话没说,抓过二哥,按在炕沿上,用她那小蒲扇似的手,狠狠揍向二哥的屁股,只打了几下,二哥便惨叫不止,吓得邻居目瞪口呆,连忙为二哥求情。从此,我们见识了母亲大手的威力,若想调皮捣蛋时,先要想想母亲的大手。

  我刚上小学时,学生练习写字使用的还是石板、石笔。班里所有孩子都有青石做的石板,写字好用,但要二毛六分钱一块;只有我用的石板是哥哥用过的水泥仿制品,一毛钱一块,写起字来石笔老在上面打滑,很难把字写好,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那时放学后没有作业,学生石板都留在学校课桌的抽屉里。一天我趁着值日扫地的机会,将一个同学的石板偷偷拿回了家,藏在柴禾垛里,不敢让母亲知道。六岁的孩子头脑简单,只知道喜欢,没有想到偷拿的石板是根本无法拿出来用的。这天晚饭前,我忽然发现家里的桌子上放着一块青石石板,与我偷拿的那块一模一样,心想自己的事肯定被母亲知道了,继而想起她那大大的手掌,吓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然而母亲告诉我,这块石板是她为我刚买的。我一开始不敢相信,仔细一看果然是新的,再悄悄到柴禾垛一看,同学的石板还在那里,这才放下心来。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把同学的石板放了回去,并庆幸此事神不知鬼不觉地过去了。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其实当时母亲已经发现了我偷拿同学石板的事,但为了儿子将来的一生,她没有选择使用自己的大手,而是使用了智慧,立即从本村小铺买回一块石板,让儿子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将不良苗头巧妙地扼杀在萌芽状态。

  母亲的大手,装满了善良,教育我们儿女怎样做人。那时,家里经常来要饭的,有的乞丐为了乞讨的食物便于保存,不要熟干粮,而是讨几片地瓜干。每逢遇到这种情况,母亲都是用她的大手,满满地抓一把送给乞讨者,碰到带着孩子的另外再给一块干粮。有时邻居看到这种情况便劝母亲,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怎么舍得给生人这么多。母亲总是说,我们总比他们日子好过。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来小孩拜年,母亲都会用手抓一大把花生或葵花子给孩子,一把就能把孩子衣服上的口袋装满,不像有的邻居,抓起来满指头缝里都是,装进口袋里却没有多少。因此,孩子们都喜欢来我家给母亲拜年。

  母亲的大手,其实也有犹豫的时候。每到冬天,母亲养的几只母鸡开始生蛋,但却由于此时觅不到野食,全靠家里喂养。母亲每次从粮囤里抓玉米喂鸡时,都会犹豫不决,怕鸡吃少了不生鸡蛋,而家里还要指望这些鸡蛋过日子;又怕喂多了家人粮食不够吃。于是,母亲抓着一把玉米,一会儿往地上撒几粒,一会儿往粮囤里放回几颗,显得左右为难,全然没有给乞丐时的那份果断。

  母亲的大手就像母鸡的翅膀,将她的子女护在下面,使之安全成长;母亲的大手又像一只小船,将家庭托在上面,在茫茫苦海中前行,苦渡艰难。然而当我们兄弟先后成人并进入城镇生活,不再需要母亲的大手遮风挡雨时,这双大手便仿佛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丝毫留恋与迟疑,随母亲猝然消失于村西那个小黄土包下。母亲去世时年仅六十二岁,从发病到离世仅有三天,距离她最小的儿子在部队提干还不到半年。

  今生今世,我会一万次地感谢母亲的大手,因为这是我成长的摇篮。但如有来世,我却期盼母亲的双手不再这样大,不为抓宝,只为不再手握贫穷。我愿来世的母亲双手匀称秀丽,一如母亲的美丽。

母亲歌词|母亲的大手散文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论文范文(精选三篇)

抗美援朝历史论文1000字(通用4篇)

回顾中国百年历史论文集合5篇

党的历史论文锦集三篇

《空城计》改写成剧本|《空城计》阅读答案

奥古斯登|奥古斯都凯撒简介

母亲歌词|母亲的大手散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中国历史论文范文(精选三篇)
    中国历史论文范文(精选三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历史论文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抗美援朝历史论文1000字(通用4篇)
    抗美援朝历史论文1000字(通用4篇)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抗美援朝历史论文1000字(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回顾中国百年历史论文集合5篇
    回顾中国百年历史论文集合5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回顾中国百年历史论文集合5篇,欢迎品鉴!

  • 党的历史论文锦集三篇
    党的历史论文锦集三篇

    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证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党必须始终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的历史论文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