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园地 > 读后感 >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精选5篇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篇1

  读毛泽东一生的经历,从1983年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到1976年晚年的毛泽东,慢慢走近我们心中所为的伟人,你会发现毛主席并不是我们表面上想象的那样巨大。

  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从小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尽管他的父亲是富农,毛泽东生活在相对宽裕的家庭里,但是他的思想在走出他生活的地方之前始终是封闭落后的,他反对着他的父亲,依赖着自己的母亲,他爱读《水浒传》,崇拜梁山好汉,这些思想对后来毛泽东领导的运动和他的一些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他一直的反叛思想,也是受到《水浒传》的影响,他没有在一个学校读过太久,但是就是他这种似游学的学习经历在那个时候造就了这样一个伟人,他的气魄,他做事的方法总是会让你不得不佩服,当然,晚年的毛泽东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致使中国出现了大的混乱,这也是很让人心痛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一个伟人,有时候是我们把伟人想的太伟大,其实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会犯错。邓小平曾说:毛泽东七分功三分过。理性的看待和评论一个人,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我读毛泽东,是因为他是一个伟人,我一直崇拜伟人,但是我想真的看清一个伟人,不想去听别人怎样评论,我想通过自己对其了解去评论这个人,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评论。毛泽东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不管这个收获是不是你最初想要的收获,只要努力了就会让你成长,你的经历就会很丰富。

  读毛泽东真的能让你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学到很多,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的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是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未知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人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是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的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所以,晚年的毛泽东的错误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去否定,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身边的每个人,客观的去评价而不要一味的跟风。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篇2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

  一、学习毛泽东不畏排斥、胸怀大局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

  二、学习毛泽东出思想、出战略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

  三、学习毛泽东艰苦朴素、平易亲和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

  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篇3

  62年前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领导全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把处于饥寒交迫中的中国大众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抗争与斗争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主义”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中国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除了历史必然性因素之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等品质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其中一个,而且是了解的最透彻的一个。从**到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这是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关键一步,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一步步成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的理解,他才能在历经曲折之后成为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才能在同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的斗争中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做过多少事情,而在于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多好。我想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却把这一件事做得那么好,那么成功,而这件事却也是那样的不平凡。毛泽东同志取得这件事成功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想在诸多原因中,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若不以此为前提,成功就无从谈起。从想要读《毛泽东选集》到真正去实现再到开始认真的阅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当你开始一字一句的品读它时,你就会陷入那细致而又形象的描述,你会惊叹一个人把全中国的情况掌握的如此清晰而全面。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到《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再到《实践论》和《矛盾论》等文章,你都能深深感受到毛泽掌控全局的气势和他的智慧。

  这是我第二次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以下简称毛选),距离上一次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却仍然觉得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来新的体会。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我的毛选中的第一篇文章,还记得当时自己的感受,两个字:惊叹,怎么会有人把偌大的中华大地上四万万人民的阶级状况了解的如此透彻又分析得条条是道呢。写一篇文章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文章中写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因此毛泽东说:“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详细而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分析了各阶级与共产党的敌友关系。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综合上面对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总结道,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和解放后的几次运动都是基于这篇文章中的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当代中国也有人在从事社会结构的分析研究,比如像社会学家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其中也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原因,十大阶层的界定,并就几个重要的阶层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业主阶层和社会中间阶层等

  4各阶层和**、**、**、**和镇宇等5各地区的社会阶层做了专题性的研究。我想这一份报告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研究无所谓敌人还是朋友,只是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样,都是服务于它所处的社会,为了社会的进步,更好的发展。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仅有的两篇纯哲学的文章,其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整而彻底的理解深深为我所折服,再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又有多少所谓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了解能像毛泽东那样的透彻呢?再读这两篇文章,感觉又有了一点新的体会,我想是因为这两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是事物普遍规律的论述。在两次阅读的时间间隔里,我的周围发生了很多事情,当我再次阅读的时候会自然地联想到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发生的事情,我想这样就会有新的体会了吧。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它们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对于实践的叙述是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下的,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们不一定能很容易的理解,但毛泽东的《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篇文章系统而清晰地将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人事发展过程的理论展现给我们,同时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和国情。虽然这个理论是外国的,但毛泽东对于它的理解却十分的透彻,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相比于马克思的原著就容易理解多了。在《实践论》的最后,毛泽东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知道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就是这一百几十个字的道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却存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是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却不能在自己的实践或是行为中照着这个道理来,就像现在高校里的一些老师为了拿到科研经费,在学术研究上造假,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是从实践中得来,而是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编造的(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其研究成果),作为高校的老师都这样做,更不要说学生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论文造假,论文发表用钱买等现象频频出现。还是呼吁大家在没事的时候都读一读《实践论》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纠结”一词成为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认为其实所谓纠结就是内心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矛盾挣扎。这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古城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就爱那个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可以看出“矛盾”二字虽然写起来很简单,但理解起来却十分复杂和困难。我想毛泽东思想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对矛盾特殊性的解读吧,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找到那个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就像我这次写这份读书心得一样,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下手开始写,后来通过对这次作业特殊性的分析,即是写《毛泽东选集》的心得,它的作者和树的内容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写得时候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不能像别的读书心得一样只是些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从书的作者和内容开始写,就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读书心得的书写。

  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读书体会,我想会随着我反复的阅读而加深,当我开始去体会它的时候,我想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篇4

  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的一些点。

  一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二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三

  研究任何过程, 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 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四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五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 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 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六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 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七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八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九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

  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篇5

  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

  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读后感四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0字左右大学(通用5篇)

长征胜利万岁读后感汇编3篇

航拍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汇总三篇

论党的自我革命读后感500字左右范文(精选四篇)

河西走廊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精选5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读后感四篇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读后感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0字左右大学(通用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0字左右大学(通用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0字左右大学(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长征胜利万岁读后感汇编3篇
    长征胜利万岁读后感汇编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长征胜利万岁读后感汇编3篇,欢迎品鉴!

  • 航拍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汇总三篇
    航拍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汇总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航拍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