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园地 > 读后感 >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鲁迅自传读后感8篇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鲁迅自传读后感8篇

时间:

  【篇一:《鲁迅自传》读后感

  有一位智士说过,不读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懂得旧的中国;也可以说,不读鲁迅的文章,不能算是有修养的中国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这本《鲁迅自传》,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当我读到鲁迅先生原本是学医的,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中国文学家呢?带着这样的问号,我继续往下读。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20世纪初,学校放映幻灯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被日军砍头,而周围都是一群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观看。读到这时我深受感动,一个精神麻木,没有灵魂的人,无论体魄多么健壮,也是没有出路的。鲁迅先生也许是因为这部科影片改变自己,以文学作为终生事业,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

  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一次文化转型从20世纪延续到21世纪。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富遗产。鲁迅先生的创作生活就处于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20多年间。这一时期文化运动是为新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石。他也是新文化的倡导这。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鲁迅先生是从旧营垒中杀出来的斗士,他的斗争最为坚决,他与旧文化和旧制度的决裂最为彻底,他深爱着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他痛恨落后和愚昧。他以自己的如之笔,作为投枪和匕首,向着反动势力进行了无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的骨头最硬,面对敌人的迫害和自己营垒中同志的攻击。他左抵右挡,不顾身上的血迹,毫不妥协地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直至倒在革命的战场上。

  读了鲁迅的文章,才能更深一步的了解鲁迅,了解旧中国。鲁迅用文学的笔杆,唤醒了沉睡的中华人民。鲁迅用一木一石,叠起巨大的建筑立在人们的心中。

  【篇二:《鲁迅自传》读后感

  我读了《鲁迅自传》一文,真是深有感触……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的变故,几乎也了。鲁迅被寄住在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不想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让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人因做侦探而被斩,的人在旁边看热闹。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的是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我的心为震:是啊,身为人,就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危难时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出对反动当轻蔑,鲁迅先生唤醒国民而置个人安危于顾,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值得学习。

  现实生活中也有像鲁迅先生的人,比如周恩来总理,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其余的都有在工作上;居里夫人每天都呆在实验室镭,最后把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全人类;化学巨匠诺贝尔在炸药死神的一次次“亲吻”中,给人类留下一百多项发明及高达3。3亿瑞典币的巨额资金。人类的楷模,面对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胁,都怨天尤人,更退缩,而是不畏艰难,为国为民。

  我相信,只要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的就会越来越强大。

  【篇三:鲁迅自传读后感作文】

  从古至今,中国就有数不胜数的英雄好汉豪杰书生他们有的为子孙留下了押韵顺口的诗歌,有的则为我们打下了稳定的领土,使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比如醉酒诗人李白;统一蒙古占领亚洲的成吉思汗;武艺高强的飞将军李广我本以为这是天意,但我读了《鲁迅自传》后,我的想法变了。

  鲁迅先生13岁以前生活本十分富有,但从那以后就不同了。在鲁迅先生13岁时,他的曾祖父嫌考场有作弊的空子,被罢官下了监狱。并定期向监狱交打点钱。从此,鲁迅便从一位阔气的富家公子变成了贫穷的乞讨者。这时年纪轻轻的鲁迅才意识到社会的黑暗和朝廷的腐败。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怀揣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新时代的向往毅然走出封建制度去可解决燃眉之急的南京水师学院(当时这里减免学费)求学,但南京水师学院教学极差,所以鲁迅先生又改上了矿路学堂。

  在南京学习的4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急于报国的鲁迅毕业后急忙向日本留学。

  海归的鲁迅回国后便迅速去当老师,虽然薪水不高,但鲁迅知道只有从少年抓起才能改变东亚病夫的状况。

  就这样,伟大作家鲁迅用自己一生50年的时间全给了中国。这就是我读《鲁迅自传》的感想。

  【篇四:鲁迅自传读后感】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自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自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篇五:鲁迅自传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自传。开始的时候是先介绍自己的家原本是很富裕的,但是因为经历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得几乎是什么也没有了。他到处去旅行,先是去学医,但是后来他觉得自己在中国医好了几千个人也没有用,还是应该要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不过鲁迅先生和他的朋友所做的运动的计划最后还是都失败了。当鲁迅先生回国后,发生了革命,他的经历最后,作者把鲁迅先生生平写的作品加以概括了。

  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先生出生写到作品为止,文章中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经历,家庭的状况,求学的过程,工作简历和最后鲁迅先生出创作出来的成果。文章中包含了鲁迅先生上下而求索,艰难奋进,以及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部分有所侧重,但是各个部分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文章中也写到了鲁迅先生的家庭状况,从他幼小的时候一直到13岁,从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到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的变故让少年时候的鲁迅初次尝到了这么大的变故带来的不幸。而鲁迅也不愿做一个幕后商人,从而也显示出鲁迅青年时候高尚的志趣,和倔强的性格。鲁迅先生决意要去学医,说明他要以日本维新的经验中选择救国的道路。最后也介绍了他的创作成果,也反应出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进入了敢于拿起笔作为武器同敌人作斗争的阶段。

  读了《鲁迅自传》后,鲁迅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典范。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出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以及深深地爱国思想。

  【篇六: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02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常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篇七:读《鲁迅自传》有感】

  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年幼丧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中华革命的主将”。

  这本书讲了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作为、所做的作品等等。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我了解了鲁迅的平凡但伟大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到处“碰壁”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他晚年却因病而死,但是鲁迅先生当年用文章喷击当时的社会,为了革命为了国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候社会对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负责任,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我们中华同胞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热血同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努力奋斗,做一个正直,无私有知识的人!

  【篇八:读《鲁迅自传》有感】

  我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鲁迅先生的,那是我还在读小学,老师说,我们这个年龄不适合读先生的文章。我那时就纳闷了,就买了本《鲁迅全集》来看。第一篇是《孔乙己》,我读了5遍还是读不懂。到初中时,我又学了《鲁迅自传》才明白,要读懂先生的文章就得先了解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背景。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后来因为国难旋赴日本留学。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鲁迅自传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锦集五篇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四篇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精选四篇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四篇】

群众利益无小事读后感300字(合集五篇)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后感200字【5篇】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鲁迅自传读后感8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锦集五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锦集五篇

    通过保险学读书,了解了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四篇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四篇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精选四篇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精选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四篇】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