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劳动教育论文(合集三篇)

劳动教育论文(合集三篇)

时间: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劳动教育论文(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劳动教育论文

  【摘要】

  人类在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正是我们对人权的不断追求,所以才让人类从野蛮的时代走向了文明时代,从专权到民主,从人治人的社会走向了现在的法治社会。现今,各个国家都把保障人权作为法律的基础来保护,这些也是我们现今社会的共同目标。那么,以下要对劳动者在劳动各方面人权的保障来讲解分析以下。

  【关键词】

  劳动法;劳动人权;劳动保障

  人权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让人们实现自己尊严和价值,去发挥和享受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让人类从野蛮低级转化到文明的高级,从以前的人治人的社会发展到法治社会。在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中,人权制度也在随着不断完善,现今尊重人权和保护自己合法的人权权益已经成为社会的根本目的。故此,劳动人民的权益保障是要经过劳动法律法规来实现实施的。我国第一部的劳动法是在1994年7越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的出台积极体现出了保障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我国人权的保障来说,也起到了很大的进展。

  一、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基础

  从广泛的程度来看,人权与人权保障牵连到诸多方面,比如,法律、道德等,那么我们从这里来谈一下人权与人权保障从法律的角度上相互的关系谈以下此问题。

  (一)人权就是我们人类本性的要求

  我们大家人人都会要求自主、自由,还会要求丰富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舒畅,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些都是认得本性所来决定的。因为不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样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妨碍了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就要用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去加以改变,在人类社会一定的历史阶段,人权的保障、实现与发展,只有在法律的改变下,使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断的超理性与和谐。

  (二)人权的本质就是人们本该享有的利益

  只有靠法律来保障与维护我们大家追求的利益都和他们的利益又很的关系的(马克思)。由此可见,人们所说的人权就是要受道德支持的,在现今的生活中,人权的利益必须只有通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所规范的法规才可以得到保障。什么样的群体一个人,会享受到什么样的人权,那么怎样去确定与保护人权呢?那就有法律、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的并且我们还要借助于国家的意志去实现。

  (三)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工具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法律通过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法规的方式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实现对利益的向往与追求得到认可。因此说,我们所追求的人权就是法定的群里和义务。人权是通过法律来保障的,就如马克思说过的,“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就是同一个道理。法律本着人类权利的需求而产生的,主要为人权的实现为使命。人权的保障是我们国家法律的重要事情。在现今的生活社会当中,我们的国家早就以核心宪法保障人权的体系为纲要。也可以这样认为,人权保障体系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是与法律人权离不开的,因为它是人民人权的保障书。故此,我们大家可以这样认为劳动法主要是以保障我们劳动人民人权的保障体系的子系统。

  二、劳动法对实现人权保障的条件和过程

  (一)劳动人民在劳动领域里的人权关系的实现过程

  一般的来说,理想的人权与法定人权的实现是处在一个动荡的过程中,那么就会受到社会法律、经济等限制的。人权分为:应然权利、法定权利与实然权利三种,这三种的人权的本身也是在相互不断地变化过程中。

  (二)劳动人民人权要靠法律执行的过程实现

  劳动人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具备四个方面才可以的。

  (1)商品市场经济的情况发展,也就是发展生产力。

  (2)文化经济的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物质发展得越快就越丰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就会越高,同时劳动人民想要实现人权的性能就会越大。

  (3)社会法制等规章制度要点的重要性。法律是人权的主宰者,所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律,让其保障人权的法律实施。

  (4)劳动人民人权意识的水平与发展。这也是对劳动人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劳动人民不会使用自己的权利或是从不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种表现就是对权力的放弃,所以劳动人民要做到主动去争权利,并且提高对法律、对权力的认识,去实行民主,拿起合法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利而努力。

  三、结语

  总之,劳动法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能保障满足人们的实现,那么就标志着劳动法成功的实现了人权的保障,实现与人权的保障是互利的,两者的彻底实现是不现实的,虽然制定了法律去保护保障人权,但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要先实现人权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止,例如,公共利益上的等。但是从总的来说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人民的权利起到了很大的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们的劳动法也在随之不断地改善着,也在不断地适应到新的人权当中,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相信,法律的人权保障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好,劳动法也会对劳动人民的权利保障越来越完美。

【篇2】劳动教育论文

  摘要: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可行性,但存在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课程内容形式化、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等困境。本文提出遵循劳动教育等相关政策,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渗透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课程,以劳动素养指导课程设计等思路。本文以建宁县为例,实践探索渗透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生存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渗透劳动“五育”功能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困境;实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1]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要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2]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3]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从个人发展看是增长见识、培养个人能力的良好方式,从区域发展看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4]在研学旅行中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劳动课程项目,让学生投身到不同类型的劳动中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实现“研”与“学”相辅。[5]在分析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可行性、开发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的思路,并以建宁县为例开展实践探索。

  一、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1.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互促进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有助于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拓展研学旅行市场份额、提高研学旅行认可度。随着劳动教育被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列为必修课,其为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研学旅行因成为劳动教育的良好实践载体而备受欢迎。“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能实现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双必修,一举两得,有望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既能实现精神深处的强烈共鸣,又能实现产业深处的无缝对接。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需要校外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能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6]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能提供丰富的适合渗透劳动教育的研学资源,这些资源适合开发生活技能训练、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军事训练、科学探究、技术与设计、革命传统教育等类型的研学课程。

  3.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提供广阔的劳动教育场景

  劳动教育基本理念是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7]研学旅行能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不同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劳动。劳动课程实施需要“真实”的场域和“身体”参与实践。[8]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术性的学习太抽象了,需要看见、触摸和闻到所读和所写的内容。[9]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场景。

  二、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困境

  1.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认为脑力劳动等于劳动教育。比如,通过听讲座、参观博物馆、接触职业岗位即可完成劳动教育任务。[10]其没有理解《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二是认为劳动技术课等于劳动教育课。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劳动技术培训就能完成劳动教育任务,忽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三是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于劳动教育课。混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概念,没有理清二者既有共同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四是认为研学旅行等于劳动教育。不了解研学旅行是载体,劳动教育是内容。

  2.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

  某地依托杨氏廉孝文化开发的《廉洁奉公教育》《弟子规》《少年中国说》等研学旅行课程,通过打《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功夫操锻炼学生体质、凸显体力劳动,通过朗读《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提高学生智慧、凸显脑力劳动,通过学习“杨震拒金”廉孝文化提高学生“勤政清廉”的情绪劳动能力。上述案例中的“情绪劳动”脱离了劳动的本质内涵。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心理过程,背离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要求的“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侧重体力劳动)的基本内涵。[11]

  3.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形式化

  劳动教育长期存在对劳动课程育人价值认识肤浅化等问题。[12]目前大部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以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等劳动技能体验为主。劳动教育多停留在外在形式上,成果以拍照打卡方式呈现,不注重学生对劳动精神的反思,停留在体力劳动锻炼,忽略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所包括的复合型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存)的锻炼,不注重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兼修,忽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

  有些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研学目标过多且难以实现,有些研学目标抽象宏观且难以评价,有些研学目标行为主体不是学生,有些研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割裂。

  三、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思路

  1.遵循劳动教育、研学旅行

  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政策简单把脑力劳动、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等同于劳动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对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文件不了解或理解不准确。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必须深刻领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髓,[13]遵循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把握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不偏离。必须准确把握《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劳动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14]综合运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15]选择合适的研学资源和场景,侧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形式的劳动教育研学内容,侧重研究性、体验性实践教学方法,制定可衡量、可操作、可评价的劳动教育研学目标,实现劳动素养的综合培养目标。

  2.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应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

  (1)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兼顾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和精神品质。[16]新时代劳动精神彰显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17]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缺少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以致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不能得到有效培养。[18]因此,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可根据研学资源条件充分挖掘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应该既有动手层面的劳动(侧重劳动技术),也有动脑层面的劳动(不仅强调对劳动内容的思考而且侧重对劳动精神的反思)。体力劳动侧重通过消耗体能,运用劳动技术完成技术类工作;脑力劳动侧重通过动脑分析、解决较抽象的问题。技术类工作不仅需要体力劳动还需要脑力劳动,比如手工制作不能只有机械的技能操作没有思维清晰、程序合理的脑力劳动;抽象类工作不仅需要脑力劳动还需要体力劳动,比如程序开发不能只有脑力劳动没有身体机能的消耗。因此,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没有天然的对立和隔离,只是以不同比例的形式融入每一项劳动实践中。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应侧重通过体力劳动培养劳动精神。(2)“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德育侧重解决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体现“善”的要求;智育侧重开发智能,体现“真”的要求;体育促进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体现“健”的要求;美育陶冶情操,塑造心灵,体现“美”的要求。[19]新时代劳动教育要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目标。[20]因此,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可根据研学资源条件综合挖掘“五育”价值。

  3.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研学旅行课程

  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角度渗透劳动素养能有效超越劳动教育表面形式,把握劳动教育精神内核,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与劳动素养的统一。因劳动教育研学资源不同,研学过程与方法不同,适合挖掘的劳动教育价值不同,应针对不同学段精选研学资源,分类分层设计研学课程,以实现多元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规定对不同学段分类指导设计可得6种类型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1)。[21]4.以劳动素养指导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依托劳动教育研学资源及场景是基础,从研学主题、内容、目标、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设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才是关键。渗透劳动教育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研学目标的制定。建议结合研学资源特点、研学对象学情特点,运用三维目标融合法设计研学目标。没有科学渗透劳动教育内涵的研学旅行课程要么与劳动教育毫无关系,要么只停留在表面上动动手、出出力、流流汗、拍拍照,难以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综合提升。培育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指向。[22]建议参考龚春燕等构建的劳动素养框架(一是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尊重、劳动责任;二是劳动能力: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创造;三是劳动习惯:自觉劳动、安全劳动、诚实劳动;四是劳动精神:劳动奉献、劳动美好、劳动幸福)设计研学目标、感觉内容、研学实施、研学评价等环节。[23]

  四、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建宁县为例

  根据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思路,渗透劳动教育内涵,遵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不同学段的要求,[24]依托建宁县研学资源,从研学主题、研学对象、研学时长、研学内容、研学目标、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七个方面设计两大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

  1.渗透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生存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

  融入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的研学旅行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把具体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术蕴含于研学内容、研学目标、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等全过程,避免把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建宁县可以依托上坪古村、桃梨观赏园、绿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反“围剿”纪念园、修竹荷苑、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等研学基地的研学资源和场所开发生活技能训练、手工技艺体验和农业劳动实践等生存体验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2)。学生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活动、手工技艺体验活动和农业劳动实践,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思考各种生活技能和手工技艺蕴藏的科学原理,思考农业劳动常识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在劳动教育中体会劳动创造物质、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快乐的幸福感,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下面以“建莲工艺”为例详细介绍。研学主题:建莲工艺研学对象:四~六年级学生研学时长:180分钟研学内容:①学习建莲手工制作技艺;②观察莲蓬结构;③探索莲花与莲子的关系;④学习莲蓉饼制作技艺。研学目标:①体验建莲手工制作技艺和莲蓉饼制作技艺,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建莲的手工制作,能发挥创意制作莲蓉饼,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创新精神;②观察莲蓬的结构,并探究莲花与莲子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学实施:①体验建莲手工制作技艺;②探究莲子结构;③体验莲蓉饼制作技艺;④各组分享自己成果。(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你在体验活动中学会了哪些劳动技能?你想过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吗?你想过对莲蓉饼造型或配方进行创新吗?你了解农民种莲、采莲的农事活动过程吗?你发现莲子结构有哪些特别之处吗?最后教师总结核心思想:美好生活双手创造,美好事物心灵感悟!)研学评价:研学活动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时间观念、专注学习、纪律意识、自身形象等)和研学成果评价(见表3)。

  2.渗透劳动“五育”功能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

  选择合适的研学资源,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过程中把“五育”劳动教育功能蕴含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实施和研学评价等全过程。建宁县可以依托水尾红军村、铙山纸业集团、桃梨观赏园、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明一国际海峡云上牧歌等研学基地的资源和场所,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见表4)。军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理解人民群众与红军“军民鱼水情”的事实(以劳增智);②通过编草鞋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以劳创新),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领悟近代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以劳树德);③通过穿草鞋运粮食竞赛,提高学生吃苦耐劳、锻炼身体(以劳强体)、磨炼意志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领悟劳动美(以劳育美)。研学实施:①参观水尾革命旧址并听编草鞋等红军故事;②了解草鞋的组成结构及编制技术;③分组编草鞋竞赛;④分组穿草鞋运军粮竞赛;⑤各组交流分享。(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你对红军故事里“军民鱼水情”如何理解?你在编草鞋活动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在穿草鞋运军粮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当你感到很累时怎么想?怎么做?你有没有坚持到最后?最后教师总结核心思想:赞扬“军民鱼水情”,感恩前辈为我们创造和平幸福的生活,使用鼓励性语言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总结各组学生的表现。)研学评价:包括研学活动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时间观念等)和研学成果评价。

【篇3】劳动教育论文

  关键词:劳动教育;意志力;独立自主

  劳动是成人世界不可或缺的,劳动对于幼儿同样如此。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德、智、美、体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展示、显露、发展个人的天赋才能。给幼儿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不仅使能让他们获得劳动的教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从而促进家庭成员关系融洽。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意义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劳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优秀的生活与学习技能。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和技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一)劳动能锻炼幼儿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劳动是一个辛苦并且需要坚持的过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们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总有一天需要独立创造劳动果实,我们应当从小为幼儿创造种种学会劳动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庭与学校的各项劳动,让幼儿切身体会劳动的不易与艰辛,磨炼幼儿吃苦耐劳的品质。贫困、偏远山村的幼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许多生活与生存的技能,因为家庭条件的艰苦,他们不得不早早为家人分担家庭劳动任务。这些幼儿往往比经济条件优越地区的幼儿更能吃苦,在生活和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意志也更坚强。当这些幼儿踏入社会时,他们也更容易适应社会,这就是较早的劳动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坚强品质的发展。如果给较富裕地区的幼儿同样提供劳动的机会,这对于幼儿形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其有利的,也必然会帮助幼儿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能力。

  (二)劳动能帮助幼儿提高独立自主性

  独立自主性是指一个人独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们生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品质。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慢慢就能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许多事就为孩子大包大揽地做了,幼儿也就丧失了自己劳动的机会,然而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有教育界的专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而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劳动是一个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为幼兒提供劳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独立生活的技能,慢慢体会到独立自主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逐渐形成“自己能做的事白己做”的独立意识,这样也能减少幼儿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心理。

  幼儿时期正是幼儿发展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的阶段,劳动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前教育的园地,要遵循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对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幼儿的不良习惯,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及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要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与家庭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争取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会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古代,一些权贵子弟终日斗鸡玩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发生了战乱,奴仆们四散逃命,这些子弟什么都不会,只得坐着等死。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呢?在幼儿园,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长们包办。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力所能及的自理能力势在必行。

  幼儿时期,孩子就有了劳动能力。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是全家的小宝贝,是重点保护对象,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长们悉心地包办了,孩子的劳动潜能很难被挖掘出来,从小没有爱劳动的习惯,头脑里没有劳动的意识。

  劳动是每个人的义务。在班里,为使孩子体验到这一点,我给孩子们安排了值日生表,分组值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有劳动的义务。当然,劳动时主要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倒垃圾、摆放图书、玩具、浇花等等。通过参加劳动,幼儿体验到打扫卫生的辛苦,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再也没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了。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幼儿劳动教育由来已久,“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然”,更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活教育”的第一原则便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幼儿劳动教育在思想认识、措施办法、家园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家长认识片面化

  如今,许多家长在幼儿智力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对幼儿知识学习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思。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意义,因此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有意无意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机会。大多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无法承担家务劳动。也有的爷爷奶奶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享福,就该让自己的孙子多享点福。之前班上有个小朋友阳阳,4岁的阳阳是插班生,一来园,他就表现出非常活泼好动,在陌生的新环境中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能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可每当午睡时,其他小朋友都手脚麻利地脱好衣服裤子午睡了,他却坐在那儿“发呆”,老师怎么鼓励、赞扬,希望他自己动手,可他就是不动。一开始,老师以为他不想睡,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坐着都要睡着了。还有几次穿着厚厚的衣服裤子直接睡了,后来老师们终于发现他不会脱,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阳阳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其实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脱袜子、衣服,后来爷爷奶奶舍不得,包办了,才造成了他现在自理能力欠缺。其实像阳阳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种家长也比比皆是。

  2.幼儿园教育碎片化

  碎片化是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许多幼儿园对劳动教育没有予以重视,劳动教育不系统,组织活动少,很少甚至没有把劳动教育列入日程。有时即使让幼儿参与劳动,由于没有前期系统引导教育,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劳动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就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幼儿在劳动中缺乏情感体验和劳动成果的欣赏、分享,影响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思考和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幼儿适当参与劳动,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更能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及同伴互助与操作探索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变得更加能干、聪明、懂事,形成良性循环。多年来,我们积极致力于幼儿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总结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

  (一)符合年龄,追随实际

  劳动的性质主要是生活范畴,幼儿劳动的性质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应该“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幼儿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注重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相符的劳动内容并进行引导。例如,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参与的种植、养殖活动,要求就有所不同:小班多以参与种植和动物的照料等为主;中班幼儿就开始独立进行种植和照料了;到了大班,幼儿不仅要在种植和照料方面得心应手,更需要分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思考解决改进的办法。再拿以生活自理为目标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来说,小班可以开展洗手、穿脱鞋袜衣服、整理图书玩具、吃饭等内容;中班可根据生活实际,学习洗脸、洗手帕、洗玩具、分发碗筷;大班开展扫地拖地、整理床铺、清洗碗筷等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有的幼儿甚至还自发和同伴合作,给角色区的玩具排排队。所有这些内容并不是一尘不变,而是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兴趣和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创造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意识。

  (二)渗透游戏,结合生活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将劳动贯穿到游戏始终,为幼儿提供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平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涨。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大班幼儿帮助食堂叔叔、阿姨剥豆角、择菜叶、包饺子或是引导中班幼儿整理区域材料、摆放桌椅、分发碗筷,这些劳动如果插上游戏的翅膀,对幼儿来说一定変得更加新鲜而有吸引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引导,并提供适时的帮助,让幼儿逐步了解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如教小班幼儿穿鞋子,我们教师边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讲解:“两个好朋友,见面看清楚,歪头不高兴,点头做朋友,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幼儿在边朗诵儿歌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穿鞋的经验。再如收玩具、擦桌椅就可以变身成“玩具找家”“给桌椅洗澡”的游戏。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后,教师还可组织“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好”“谁的小手最能干”等劳动竞赛性游戏。

  (三)创设环境,实现自主

  根据各年龄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幼儿园或家长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和幼儿一起做好劳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每个班级的“操作区”可提供材料让幼儿开展穿衣服、系鞋带、叠毛巾等游戏性练习及比赛活动。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商量适宜的值日生职责,让幼儿自发主动地参与为群体和公共事务效力的公益性劳动。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摆放图书、玩具、浇花等等,在幼儿园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了一些教育活动。我发现,6岁左右的孩子非常热爱劳动,并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还培养了责任心與爱心。通过参加劳动,幼儿体验到打扫卫生的辛苦,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再也没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了。教师还可以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幼儿互相商量种什么植物,养什么动物,分工准备,自主参与,体会“我劳动我做主”的快乐。有了这样的基础,松土、浇水、施肥、除草、喂食、换水等均不是教师要求的,变成了幼儿自发主动的行为。种植区有收成时,教师可顺势组织幼儿一起采摘果实,品尝丰收的喜悦。

  (四)家园配合,同步培养

  幼儿劳动教育光靠教师及幼儿园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与参与,只要家园协同,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就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电谈、约谈、面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邀请家长一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充分的劳动条件,鼓励孩子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千万不要因为他们暂时不会做或做不好就一味制止、训斥、替代,使幼儿失去劳动的机会。教师更要和家长们一起,转变观念,视劳动为当然,视劳动为激励,幼儿就能够随着对劳动感情的提升,逐步养成社会性和全面性的人格。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鼓励家长在播种、锄草、收获的时节带幼儿到农村参观或实际参加一些劳动,或是到工厂参观一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接近成人劳动者,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生活中最熟悉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人劳动,不仅丰富了认识,增进了经验,更培养了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劳动教育,坚持正确引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并促进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其从小就具备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逐步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期望的那个热爱学习、健康生活、有责任担当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议幼儿劳动教育[J].科学大众,2009(4):89.

  [2]张爱玲,冷木草.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J].甘肃高师学报,2015,(06).

  [3]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130-134.

  [5]陆晓文.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点体会[J]新课程(上旬刊),2015(6):204-205.

  [6]娜布其.浅谈关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7(2Z).

劳动教育论文(合集三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5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劳动教育论文(合集三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评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

    游戏(英文:Game)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小学教育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一劳动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