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列车 > 2010高考 >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时间: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 2010 至 2011 学年度第 二学期)

题 目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

科 目 中国近代史文献导读

姓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入学年月 2010年9月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国之根本,农村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整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智库|专题]。民国时期虽然中国经历了多次富强运动的尝试,但中国任然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农业、农村依然是国之根本,影响着整个国运。产生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达到高潮的乡村建设运动。它是中国社会深刻的政治危机和尖锐的民族矛盾的产物。

人们对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认识不一。梁潄溟对于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农村破坏造成的”,而引起乡村破坏的原因则是天灾人祸和社会风气改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一书中认为乡村建设行形成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的夹紧侵略和连年军阀混战造成农村破产,不仅贫雇农无法生活,就是富农和中小地主也遭到损害,因而产生资产阶级乃至地主阶级的乡村改良运动。”

引起这场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农村土地荒芜,农民流离失所。讨吃要饭,抗捐抗税,抢米暴动,此起彼伏。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度动荡,严重影响了政治的稳定性。因此农村静的衰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引起了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以不同的实践方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

农村经济衰落的表现

一、 土地高度集中

农村经济的残破首先表现在土地的高度集中上,据毛泽东,1931

年对江西兴国的调查显示,不满人口总数6% 的地主、富农却占有80%的土地。占人口总数20%的中农,占有土地15%占人口总数74%的贫雇农和其他劳动人民,占有的土地仅为5%。 1933年夏,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曾对河南中部的许昌辉县和镇平等县。共15村1248户农家做过挨户调查,结果显示:许昌占总户数6.11%的地主和富农占有21.78%的农田,而占总户数76.86%的贫农、雇农和其他劳动农民占有的土地仅有47.81%。辉县1/2的土地被不到人口数1/8的地主和富农占有。而占人口总数2/3的贫农和雇农所占的土地仅为1/6以下。商业资本比较发达的江浙地省崇德县72%的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不到17.2%每户不足三亩,而3%的地主占有27.37的土地土地高度集中使不少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失去了土地成为无地的贫农或只有少量土地德尔贫农。因此,当时全国农村普遍出现中农户数下降贫雇农上升的趋势。在不少自耕和半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无地的雇农或只有少量土地的贫农的同时。

各地出现了一批拥有千亩以上土地的大地主。例如,上海县大地主浓士贵有田2000余亩,奉贤县拥有4000亩土地的只能算中地主,大地主唐士贵占有土地达18000亩。20年代30年代初,土地高度集中由此可见一斑。

二、 农产品价格低落输出少

农村经济衰落的的第二个突出表现是农产品价格跌落输出减少。据个家税务委员会报告,上海各种粮食的价格,1932年和1933年相比平均每年跌落26%1934年的粮价又比1933年得价格跌落不少。1933年茶叶价格相当于1931年的43%。1932年的99%花生价格1933年比1931年跌落40%比1932年跌落20% ,

资料大全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http://www.lp1901.com)。河北定县1933年各种

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价格都比1930年跌落了40—60%,如稻米1930年每斗2.133元,1933年降为1.374元;小麦1930年每斗0.861元,1933年降为0.417元大麦1930年每斗0.390元,1933年降为0.252元 。

中国输出的农产品中除米谷外以生丝茶叶和棉花所占的份额最大。1932年与1928年相比其中生丝减少了101967担。112511231关两;茶叶减少了272466担,12872297关两。棉花减少了448294担, 13504012关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产品输出逐年减少的过程中,价值减少的幅度要远远大于数量减少的幅度。如上面提到的棉花豆类,和花生的减少,其输出的数量和价值都是以1930年得指数为100,但1932年和1934年价值减少的指数大于数量减少的指数。这说明中国农产出口的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幅度跌落。

三、 农民购买力锐减

农产品价格跌落,http://http://www.unjs.com/news/55A25B53FD9712F6.html最直接的受害者当然是广大农民,首先是减少了他们的收入,甚至使他们亏本。据设在太原的晋绥经济事业委员会所组织的随缘经济建设调查团的调查。安北县塔布灌溉区农民种田一倾,可收谷子50石,如以每石1.2元市价计算共合洋60元,而种一倾地各项支出合计146.92元。两者相抵收不抵支高达86.92元。在江南每石茧的生产费用大约是50元,而1934年的市价每石茧平均价格仅为22元,也就是说,农民收茧一石就要赔28元。棉花也是一样,据估计1933年棉农种棉田一亩陕西亏本2.5元,湖北亏本1元,浙江亏本2.8元。

四、 地价下跌,耕地荒芜

农村衰落的第四个突出表现是地价下跌,土地荒芜据中央农业实

验所的调查,1931年到1933年间全国21各省(不包括宁夏)只有云南、绥远、广东、广西、贵州和河南6各省的水田价格与偶所上涨,而其他15个省的水田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下跌幅度在30%以上的有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 ;在20%以上的有陕西、浙江2省;在15%以上的山东、江西、福建、察哈尔、青海和江苏6省;在10%以上的湖北1省;在5%以上的四川、甘肃和湖南3省

引起地价下跌和耕地荒芜的重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的跌落,农民种地已无利可图。于是纷纷出卖土地或将土地抛荒。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了农业。因此,地价的下跌尤其是耕地的大量荒芜是农村经济衰落的重要标志。

五、 农民绝对贫困化

农民绝对贫困化主要体现在入不敷出,借债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上。据30年代上海《社会月刊》对上海吴兴地区106户农家一年的收入调查,收入总计30527.06元。其中农产物22721.46元,副业7805.60元,支出总计43892.56元共亏欠13565.50元,平均每家收入287.99元,支出414.08元,亏欠126.09元。对于全国大多数贫苦农民来说,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为填饱肚子,不少人吃谷糠、麦麸、豆饼、水藻、草根、树叶和野菜,甚至有以观音土和石粉充饥的。

民国初年,由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疯狂的侵略掠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以及连年的严重自然灾害,致使中国农村遭到极大破坏,处于崩溃的边缘。农村经济的衰落严重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稳定继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同时也给统治者带来严重的危机。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是爱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以恢复发展农村为宗旨的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相关文章:

【乱世王者】乱抖情私:30个女人的隐私实录

[中华女子学院美术录取分数线]2018中华女子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2017录取分数线

【狼道全集txt免费下载】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则(白金版)

2000年以来中国大事记|2010年中国大事记 20100代表什么意思

2010年世界杯_2010年6月四六级考试时间 2010年6月份四六级考试时间,2010年6月四级答案,...

2000年以来中国大事记|2010年中国大事记 2010年中国重大事件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原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